大家好,霖霖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绿色蝈蝈主要讲了什么,绿色蝈蝈公开课教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虽是一篇介绍蝈蝈的科普文章,却不显丝毫的机械呆板。文章既有对昆虫形象地描绘,又有个人情感的流露,所以整篇文章很有情趣。加之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在执教《绿色蝈蝈》时,我十分重视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品味语言的能力。
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定为:①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②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定为: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教学步骤与内容的设计思路及目的如下:
一、图片导入,资料助读
用幻灯片展示一张绿色蝈蝈的图片,然后阅读下发的资料:
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童年时代就迷上了户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在他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1880年他用积攒的一小笔钱,在乡间小镇塞里尼昂附近购得一处坐落在生荒地上的老旧民宅,进一步研究活虫子的计划即将变成现实。他精神舒畅,用当地普罗斯旺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风趣的雅号——荒石园。
年复一年,他守着心爱的荒石园,开足生命的马力,不知疲倦地从事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他就是这样,孤独、欢欣、清苦、平静地度过了35年余生。
《昆虫记》主体内容集中在昆虫学问题上,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若干解决理论问题的议论,以及少量带科普知识性的文字。1910年法布尔在全十卷精装本《昆虫记》的出版序言中说:“非常遗憾,如今我被-迫中断了这些研究。要知道从事这些研究是我一生得到的惟一仅有的安慰。阅尽大千世界,自知虫类是其最多姿多彩者中之一群。即使能让我再获得些许气力,甚至有可能再获得几次长寿人生,我也做不到彻底认清虫类的益趣。”
1915年11月的一天,这位以昆虫为琴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人逝世。 展示蝈蝈的图片,意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阅读法布尔与《昆虫记》的资料,意在使学生对作者和作品有所了解。
二、正音解词,扫除障碍
本文字词很多,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课文,为了守住保底目标,安排了正音解词环节,扫除障碍。
三、速读概括,感知文意
读后自己思考:1、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2、文中作者对蝈蝈有哪些称呼?
3、文章主要写了蝈蝈哪些习性?
4、“我喜欢句子或者段落),
因为 。”
自我解答这几个问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四、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邻近的前后桌的两个同学互相交换答案并讨论,在合作学习中,通过同伴互助,提升自我。
五、教师点拨,逐个解答
1、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
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它有有力的大颚、税利的钳子。”
此题意在培养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
2、文中作者对蝈蝈有哪些称呼?
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狩猎者、进攻者、屠夫、囚犯、艺术家、
歌手。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就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此题意在培养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
3、文章主要写了蝈蝈哪些习性?
作者写了绿色蝈蝈的叫声和食性。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从第
4段到结尾,这是文章的主体,其中8、9、10三段是对蝈蝈食性的补充说明。11段是写蝈蝈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一起,从不争吵。
此题意在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
4、“我喜欢句子或者段落),因为。” 此题意在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理由充分,
言之成理即可。
六、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你最喜欢哪一种昆虫或小动物?请模仿法布尔的语言特点,用一段话来介绍这种昆虫或小动物的外形或生活习性等。
此题意在让学生活学活用,学有所获。
七、教师寄语,总结提升
在我们生活的蓝色星球上,生活着大量的动物,走进它们,你会发现,它们也像人一样有不同的长相、习惯、性格,它们也劳动、婚恋、繁衍及死亡。与他们共处,你会发觉生活原来如此多姿多彩,富有情趣。望同学们热爱动物,热爱自然,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对于这节课的设计和讲授,我觉得整体还不错。但在教学时间的把握上显得有点前松后紧。今后我依然会在研究状态下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守好课堂主阵地——得课堂者得天下
《绿色蝈蝈》公开课教案2016-07-12 18:34 | #2楼
清北学校 林小红 2011年11月9日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狩猎、喧嚣、静谧、吮取、窸窣作响、满载而归 ”等词语。
2.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以及蝉的生活习性。
(二)能力目标
1.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
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体会并学习文中拟人的手法的运用。
(三)德育目标
感受作者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信念。
教学重点
品味鉴赏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美;练习快速阅读筛选并概括要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教学方法
1.朗读法。《绿色蝈蝈》是一篇观察随笔,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妙趣横生,在反复诵读中体味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如拟人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
2.研讨点拨法。本文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因其内容的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自由探究的积极性,为深层把握文意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教师适当点拨、归结,如文章突出的写作特色。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疏通文字,理清课文层次。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要点。鉴赏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 [教学步骤]
一、趣味导入
1、猜谜:“大姐天天逛花园,二姐做饭香又甜。三姐织布到天明,四弟弹琴夜黑天。(猜四种昆虫)”谜底:蝴蝶、蜜蜂、蜘蛛、蝈蝈
2、欣赏图片:蝈蝈
3、导入课文(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投影:法布尔与《昆虫记》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通过自学,获得自然博士学位。他热爱昆虫,仔细观察大量昆虫活动,掌握了富足的第一手材料,用近20年的时间完成科学著作《昆虫记》,共十卷二百万字。
《昆虫的故事》:又名《昆虫记》, 是一部有关昆虫的鸿篇巨制,共十卷。作者以人性关照
虫性,整部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
《昆虫记》是“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鲁迅
三、检查预习,读准下列词语:
扰乱 喑哑 哀号 狩猎 喧嚣 哀鸣 静谧 篡夺 沉寂 酷爱 窸窣作响 篝火 吮取 气氛 劫掠 满载而归
四、快速阅读,整体感知,了解绿色蝈蝈。
1、快速阅读全文,概括地说说:文章介绍了绿色蝈蝈哪三个方面的特点或习性?
明确:文章介绍了绿色蝈蝈的叫声、外表特征、食性三个方面的特点和习性。
2、本文是介绍蝈蝈的,文章开头有没有直接写蝈蝈?那么文章第1、2自然段在讲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没有。写别人都在狂欢庆祝国庆,唯独“我”在倾听田野的演唱会,被休息的蝉的哀鸣声所吸引,这时主人公才正式登场。 写出昆虫们的音乐会比广场的狂欢更能吸引作者。
3、根据各自然段的内容,可将全文划分为几层?
第一层(1-2):“我”被昆虫的晚会所吸引,用蝉的休息时的哀鸣引出本文主人公蝈蝈。 第二层(3):描写蝈蝈的叫声。
第三层(4-11):介绍蝈蝈的习性,重点描写其食性。
五、精读片段,走近绿色蝈蝈
1、默读第三自然段,请从文中找出描写蝈蝈声音特征的词语。
窃窃私语 像滑轮 喑哑 连续不断 尖锐 急促 清脆 柔和
2、蝈蝈的形体特征如何?
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浑身嫩绿 淡白丝带 身材优美 苗条匀称 大翼轻盈)
3、食性:蝈蝈的食物有哪些?
昆虫 如:蝉、金龟子 水果 青草 同类
六、解析称呼,感受作者情怀
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就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
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并流露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七、各抒己见,拓展训练:
通过阅读全文,你读到了一只什么样的蝈蝈?从哪里读到的?(要求:言之有据) 以 “我读到了一只_ _ _的蝈蝈。”句式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一只声音柔和的蝈蝈(3);一只漂亮、爱吃鲜肉的蝈蝈(4);
一只勇敢且爱吃蝉肉的蝈蝈(5);一只爱吃甜食和青草的蝈蝈(6—9);
一只因为吃同类而显得贪婪的蝈蝈(10)一只吃东西时自私但彼此和睦共居的蝈蝈(11)
八、合作研讨:
(1)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的呢?
(2)作者是如何知道蝈蝈喜欢吃什么食物的呢?
(3)文中多处运用拟人手法,试结合具体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 “蝈蝈也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诚然,在我的笼子里,我从来没见过像螳螂那样捕杀姊妹、吞吃丈夫的残暴行径,但是如果一只蝈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会放过品尝其尸体的机会的,就像普通的猎物一样。”本语段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好处?
(5)《辞海》中有关蝈蝈的条目是这样的:蝈蝈,昆虫。螽斯的一种。翅短,腹大,雄的前翅基部可摩擦发声。吃植物的嫩叶和花,危害农作物。也有称之为“哥哥”。就这段文字与课文比较,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笔法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1)课文第1段并没有写蝈蝈,是写在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自己还没有忘记去观察昆虫。“我独自一人”说明作者对他热爱的事业的执著。第2段写蝉在夜晚不再鸣叫,它要休息了。突然,蝉的一声哀号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蝈蝈。这是多么富有匠心的写作思路!
(2)作者是通过实验和观察知道蝈蝈喜欢吃蝉肚子的。清晨,作者散步时看到的一幕揭开了蝈蝈食物之谜——捕蝉为食。又通过变换食物的花样,揭开了蝈蝈首先吃蝉肚子的秘密,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这反映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3)“窃窃自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是拟人。这样写亲切自然,形象生动。
(4)语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蝈蝈同类相食,拿螳螂来作比较。这样写既能使读者了解其他昆虫的习性,又能突出蝈蝈的习性。
(5)本文的说明与一般的说明文不同,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富有文学笔法,妙趣横生,生动活泼。
九、师生共同归结本文的写作特色:
(1)文艺笔调。本文既有对昆虫的形象描写,又有个人感情的流露。
(2)生动传神的语言。作者对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语言生动感人。
(3)拟人手法的运用。这使文章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
(4)通过比较来写蝈蝈。比如在写蝈蝈的叫声时,拿蝉的叫声来作比较;写它喜欢吃肉食时,拿螽斯来作比较;写它追捕蝉时,拿鹰来作比较;写它同类相食时,拿螳螂来作比较。 这些比较,既突出了蝈蝈的习性,又说明了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
十、课堂小结
本文之所以把蝈蝈写得栩栩如生,将蝈蝈的生活习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主要是因为作者出于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对自然的陶醉与痴迷。先对其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再就是运用了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十一、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去户外静听虫鸣鸟啼,并用一段话形象地描写出来,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在倾听中有所发现。
附:板书设计
绿 叫声 窃窃私语 像滑轮 喑哑 连续不断
色 尖锐 急促 清脆 柔和
蝈 ︽ 外表 浑身嫩绿 淡白丝带 身材优美
蝈 法 昆 苗条匀称 大翼轻盈
布 虫 食性 昆虫 如:蝉、金龟子
尔 记 水果 青草 同类
︾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绿色蝈蝈公开课教案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