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霖霖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班级常规管理及班委建设内容,班级常规管理及班委建设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班级常规管理及班委建设
一般情况下,班主任是通过两支队伍的建设来实现对班级的管理的。一个是班委会,另一个是团队组织。
对组织系统的管理 主要是明确:班级组织机构设置、管理人员或团队的产生办法及管理的职权责效、班级办事或工作的流程等。如班级的管理形式是委员制还是部委制,都设置哪些委员或者部委,班干部或者部委的组织者如何产生,各班干部或者部委管理的职权责效都是什么,以及班干部选举的流程、工作流程等。
目前,班级常用的组织机构设置有三种模式。一种是委员制,另一个是部委制,还有一种是责任制。其它还有班级的团队组织,还有的班级设置兴趣小组、专题研究小组等拓展性研究活动小组。团队的组织结构一般是团队的规定,按照规制设置就可以。我国班级组织一般实行的是班委会制度,其基本结构是设置班长、副班长(有的班级不设置)、学习委员、宣传(文艺)委员、卫生(生活)委员、体育委员。班级在这个基础结构上,按照班级需求增减,有的班级建立的自己的网页,按照需求增设信息委员。班委会下设科代表和小组长,每一名学生都归属一个小组,这种组织形式也被称作委员制。下面重点介绍这三种形式。
1. 委员制
就是由 若干学生组成的集体共同负责,并集体承担领导责任的组织体制,即班委会( 5 到 7 人的集体)对班主任负责的体制。 委员会制注重班委会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班委的工作职能,通过班委会各个成员对班级各小组的管理达成目标,是一个人管理班级的一类事物。优点是利于集中管理,缺点是运用不当不能够调动大多数学生主动性,班级只有少数班干部的管理。这也是目前班主任常用的基本结构。
图一:班级委员制组织结构图
从结构图中,可以看出班委会各个委员的职责,但还需要将各委员的职责权效细目化。 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委员制是被班主任应用最多,也是问题最多的管理模式。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有岗无责。很多班委会的班干部都是班主任给安排的,或者是自己主动承担的,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评价标准,缺乏监督管理机制。职责和工作内容也不清楚,有些可干可不干的工作能推就推,能拖就拖,久而久之,班干部的工作成效不显著,班干部对班级的`管理是被动的听从老师的安排,没有积极主动性。班级管理也会积累一些问题。二是管理混乱。这问题的主责是班主任和班长,在工作分配过程中,不能够严格按照分工分配,班主任喜欢看到谁就顺势将工作交给谁办,造成班委会形同虚设,班主任直接与学生对接;班长的问题是不能出于公心或者随意性强,不能很好的按规办事,虽然班级有健全的管理班子,但不能使各成员有效行使职责,使班级管理混乱。三是一责到底。这个问题主责在班主任的班干部使用上,有些班主任图省心、省事,喜欢把班级工作直接分配到人,不按照班干部分工和职责分配管理班级,而是班级工作都交给那些管理能力强,人际关系好的学生干部和学生,从而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局面。
2. 部委制
是学生会管理结构的下移,即将学校学生会的部委管理的模式应用于班级管理中,注重对各个部位的建设和管理。部委制工作不同于委员制,不是一个委员按照分工管理班级,而是一个小团队按照常规分类管理班级的一类事物。其优势在于能够调动更多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缺点在于各部门不容易相互配合,且如果班主任对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不够,因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不同,在学生参与本类班级常规管理中产生工作绩效评价疲劳,即学生对长期不变的表扬、加分等评价手段持无所谓的态度。这种组织结构也可以看作是委员制的延伸。
班主任在实施部委制时,要更加注意对学生工作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指导与培养。在这个组织管理体系中,班级每一名成员都参与班级里的一个部委的工作,他们同时有两个组织形式并存,一个是小组成员,是班级生活学习的基本单位。另一个是部委成员,是班级常规管理的基本工作单位。因此,班主任的培训指导的责任就更加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对各和部委工作流程、技能、技巧、分工合作等指导,增加各部委工作经验交流,引导各部委开展的部委文化建设等活动。班主任主要是在指导和培训中提高部委的建设,管理班级的常规事物,达到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的目标。
图二 班级部委制组织结构图
3. 责任制
注重班级常规管理的分工,并对工作定职、定则、定权、定效,充分发挥学生民主集中制的作用,由学生个人、兴趣小组或行政小组对班级常规工作和管理进行承包管理的模式。他可以在班委会的领导下完成承包管理目标,也可以是在各部委领导下完成责任目标。其优势在于通过对责任者职、责、权、效的管理达成目标,既有组织管理系统,又增加了学生责任意识和责任感,缺点是因为管理比较复杂,容易乱。这也是委员制或部委制精细化管理模式。 例如魏书生老师的班级管理是班委会领导下的责任制。制定的班级管理条款共有两个部分十三项内容。第一部分是岗位职责,制定了 常务班长职责 、 团支部职责、班委会委员职责、值周班长职责 、 值日班长职责 、 科代表职责 、 备品承包责任制、专项任务承包责任制 。 第二部分是班级常规,分为是日常规、周常规、月常规、学期学习常规和学期工作活动常规五项内容。很多班级借鉴这种管理模式也收到了好的效果。
(二)规章制度的制定与管理
1. 规章制度的制定
班主任根据班级建设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及特点的需要,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从作用功能上划分,可分为普适性的规章制度及规范要求和特殊性(或专项)的规章制度及规范要求。还有班主任分为三类,一类是规章类,另一类是职责类,还有一类是规范类。例如班规、组织、宣传、评价等规章类;班长职责、班委会职责是职责类;课堂常规、日常规等规范类。 其中,规章制度类主要包括班规、评价、奖惩、考评、资料、考勤、职责、班干部任用制度等各种总体要求和规定。班主任通过培养学生认真执行制度的行为,反复培训班级管理中的工作流程,将学生应该熟知应会的流程及要求养成习惯,从而建立班级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为此,系统科学的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必修课。
行为规范类主要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公德、健体等方面考虑,可以通过日(周、月、学期、学年)常规、学习常规、生活常规、健体常规、班级文化建设常规等形式,规范学生行为。
行为规范常规管理内容一览表
制定行为规范时,注意内容有重叠部分的处理,例如班规、日规和常规很容易重叠。
2. 规章制度的管理与教育
班级规章制度的管理是班级常规管理的基础,有了班级管理的组织机构,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作保证,组织机构也不能够正常有效的运转。在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把握处理及时、对事不对人、建立制度权威和预防的原则,引导学生自治自省,发挥团体制约的作用,及时表扬评价行为,促进班级正常秩序的形成。
规章制度的教育一般是通过养成教育开展的,班主任在建立健全班规后就要开展针对遵守制度的教育,教育过程以寓教于乐、生动有趣、贴近学生、形式多样为主要原则,可以通过班会、征文、找差距、评优、游戏等形式。
(三)班级硬件文化环境建设与管理
1. 班级硬件文化环境建设的内容
主要包括板报、卫生(含清洁区)、班日志、班刊板报、绿植、名言警句、学习园地、图书角或阅览角等教室环境布置与管理。在制度建设中,班级将规章确定下来后,就是对班级的硬件的设计。图书角放在什么位置、学习园地安排在哪一面墙上、名言警句怎么写、在教室的哪里放绿植等。班级的硬件文化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 班级硬件文化环境的管理
班级硬件文化环境设计好后,除了制度上按时、按质的更换等管理制度,还要对内容进行管理,例如板报换什么内容、绿植养什么、班刊板报的内容等。文化建设的内容是为班级目标的实现和班级发展服务的,是对学生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引导班级舆-论健康发展的重要阵地,能够体现出班级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等班级价值观,发挥每一个文化阵地的教育同化作用,让学生在强烈的文化气息中接受耳濡目染的教育。所以班主任在督促管理人员履行职责时,要注意对其内容的指导,在班级文化系列化、系统化、规范化中,打造具有班主任特色的班级硬件文化。
例如:(班级硬件文化设计图片)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班级常规管理及班委建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