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手机HiFi和Track Air和Enco Q1的外冷内热是技术差异还是成本问题?

任若姣
导读 HiFi手机“——”听到这个名词,有些朋友马上就能想到市面上热销的几款手机名字。具体来说,所谓的HiFi手机,就是在手机的音频解码或放大部

HiFi手机“——”听到这个名词,有些朋友马上就能想到市面上热销的几款手机名字。具体来说,所谓的HiFi手机,就是在手机的音频解码或放大部分,采用一些先进的芯片或电路设计,以达到比常规设计更好的听感。

到目前为止,国产品牌在HiFi手机领域已经有所突破,以至于“是否是HiFi”和“是否有独立音频设计”成为部分用户选择手机时看重的技术标准。随着手机HiFi在市场上的普及,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国产手机开始将HiFi作为一个重要的卖点来推广.甚至独立DAC的型号和规格的普及都有当年手机称霸“核战争”的势头.

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国际品牌的旗舰手机似乎并不把“HiFi硬件”当回事:三星的S7,索尼的XZ,HTC的HTC10,当然还有果家的7和7P都没有宣传是否有HiFi相关电路3354。是因为外国人不喜欢听歌吗?还是这些国际品牌不注重音质,还是技术不如国内厂商?

“手机HiFi”到底是什么

要了解国内外厂商对“HiFi设计”的不同态度,首先要了解“HiFi”是什么,在手机上是如何实现的。

HiFi,全称High fidelity—— High Fidelity,最早是在1940年作为“纯度”的主观概念提出的。1966年,西德的DIN 45500(德国标准化协会)建立了高保真定量标准。事实上,高保真的概念最初并不适用于音乐。CD和DAP(数字录音带)出现后,人们把它与音频技术联系在一起。现在普遍认为,只要移动设备或随身听的理论音质(频响范围、信噪比)能达到一张CD的水平,就可以称之为HiFi。

按照这个标准,其实所有高端手机只要不在电路或者音效上刻意死磕,都能达到CD级别的音质,都可以算作HiFi——。那么,那些被称为“HiFi设计”的手机有什么意义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音乐的播放经历了音源(音乐文件或者在线流媒体)——解码3354放大3354输出到耳机3354的全过程,耳机发出的声音被人耳接收。HiFi手机在解码和放大部分多为硬件增强,比SoC(手机主控)原厂芯片处理精度更高。但问题来了:如果用户没有HiFi级别的音乐文件(mp3肯定不算)和足够好的耳机,即使手机的音频硬件再好,其实也没什么意义。而且“HiFi”的本义是“再现原声”。3354再先进的音频硬件也绝不会让音质不高的歌曲文件听起来更好。反之,只会让撕音过程中的音质损失更加明显,更加糟糕.

外国人没有HiFi手机怎么听歌?

当然,有人一定会说:就算我们没有HiFi音源,至少手机音质更好;就算外国人有音质更好的正版数字音源,但是手机没有HiFi设计,最后的听感也不会太好吧?

遗憾的是,——的原因并不是很简单,因为对于大部分国外手机用户来说,虽然支付了Apple Music和Google Play的正版专辑,但这些平台的在线收听体验只是比mp3好一点点而已。3354普通手机足够好管理,HiFi手机不会化腐朽为神奇。

对于那些真正的音乐发烧友来说,——在手机上“捆绑”了外置的解码器/放大器,或者用更专业的高音质的随身听来代替手机:无论HiFi手机多么先进,其内置的音频电路只占手机成本和电路板面积的很小一部分,根本比不上外置解码器的音质水平。

那么,海外品牌不做HiFi是偷懒吗?

至少在作者看来不是。不做“集成HiFi堆叠”不代表不重视音质和听感:其实三星和索尼的手机都集成了一类功能性的3354压缩音质修复算法,对普通用户来说很有意义。

在索尼上,这种算法叫DSEE(新版本叫DSEEHX),三星叫UHQ(U原声)。它们的功能是通过复杂的计算“重新生成”细节类似甚至超越CD的mp3级别的音乐文件。3354对于听歌的普通手机用户来说,其实这个算法远比HiFi硬件实用。

其次,笔者注意到索尼、华硕、HTC的旗舰手机都宣称通过了“Hi-Res”认证(俗称小金标)

):这可不是说它们“可以播放”24bit 96KHz的音频文件而已,Hi-Res认证要求设备在最终输出端的信号在规格上也要达到足以体现高解析音频的级别——换句话说这些手机也许没有使用什么特殊的“芯片”设计,但它的实际耳机插孔的输出响应频率和信噪比早已超越了HiFi的级别,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HiFi手机”:大环境下的过渡产品

不可否认,厂商敢于创新,在手机上做出有独创性的HiFi电路设计,是其想象力和设计水平的体现,但是具体到用户的实际体验来说——现阶段的手机并不需要高级而昂贵的HiFi元件也能实现HiFi音质。而使用了HiFi元件的手机,如果用户自己没有好的音源、好的耳机,其实也无法发挥它的实力。

在笔者看来,如今国内手游、在线听歌盛行,手机从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掌机、随身听,这并不是一种先进的体现,反倒是因为消费水平有限、加之不愿为内容付费所导致的无奈之选。至少,从最终的用户体验上来说,你不可能在手机上玩到《塞尔达·荒野之息》这样的满分大作,而昂贵的HiFi手机在音质上也许远远不如一台百元机加上几百块的捆绑解码器和几十块的正版Hi-Res专辑……

HiFi手机并不“发烧”:无论对于普通用户还是专业的音乐爱好者来说,它都称不上是最好的选择。但它为全民提高音乐欣赏水平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普及和铺垫作用,是一个合格的过渡产品。

Track Air+与Enco Q1主动降噪耳机测评失误的说明

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准备AirPods Pro的测评,记得刚刚拿到AirPods Pro的时候我们就发了一条微博,微博当时写到“是在室内安静环境下,第一次感觉到如此安静的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其实我们也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测试的几款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在马路边的“路测”低频滤除那么好,但在房间里使用就没有头戴式耳机那样一下安静下来的感觉呢?一方面确实是一部分产品实力不足,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最近的测评过程出现了一些失误。在AirPods Pro准备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问题,所以必须纠正致歉因为工作失误带来的错误内容和观点,向大家致歉。然后才能发布AirPods Pro的测评。

错误内容主要包括:Track Air+的降噪部分与索尼WH-1000XM2对比的观点完全错误;OPPPO Enco Q1与索尼WH-1000XM2对比的观点完全错误。原文已经对错误部分做了“删除线”处理,错误的文字原文仍在没有删除,修正后的评价会和本文一起发布并注明。如果文中内容对大家选购带来了误导,我们深表歉意。《利勃登 LIBRATONE TRACK Air+蓝牙真无线主动降噪入耳式耳机测评报告 》[作者:Soomal ] 《OPPO ENCO Q1蓝牙无线主动降噪入耳式耳机[颈挂式] 测评报告 》[作者:Soomal ]

错误发生原因一

主要原因还是偷了懒。索尼WF-1000XM3测评时,我们确实和索尼MDR-1000X[降噪效果等同于WH-1000XM2,下文等同不做重复说明]做了各场景的AB对比。而OPPO Enco Q1测评时,我们没有和MDR-1000X做对比,而是和WF-1000XM3做了对比,并根据印象评价认为它们和MDR-1000X的差别。不过当时还专门对比了WI-1000X的一代。Track Air+测评对比时,没有对比WF-1000XM3[已经归还],但也没有对比MDR-1000X,只对比了OPPO Enco Q1,凭印象评价了和MDR-1000X/WH-1000XM2的区别。

但是,听力的记忆力有问题,低估了MDR-1000X的降噪水平,测评中说Enco Q1、Track Air+超越MDR-1000X的评价不准确。一时疏忽,酿成两个测评比较严重的错误,实在深表歉意。

不过仔细翻阅了其他降噪耳机测评,凡有对比的肯定确实做了现场的AB对比。其他HiFi发烧产品,一直以来都坚持有AB对比和推测AB对比在文章中明确说明的做法,大家不必担心。

错误发生原因二

随着主动降噪耳机的降噪水准不断提升,大家的差距也变得越来越近,头戴全包耳和入耳式的出现也带来了主动降噪后听感不不太一样的结果。这主要是头戴全包耳和入耳式本身被动降噪效果非常大的不同。这在早期测评中我们一直在摸索,但测试方法不全面,直到AirPods Pro的出现,让我们明白了一些特点。

比如,在车流繁杂的马路边主动降噪的结果特征和一般公共场所室内的降噪结果特征不同;地铁、高铁、公交上又与以上两者特征不同;飞机上其实也和它们不同。主动降噪、被动降噪与耳机本身频响决定了最终特征不同。

受到测试条件限制,我们以路边和车上强噪声测试为主,忽略了列车地铁效果,以及没有仔细分析普通公共场所室内,甚至很少密度人员的室内已经比较安静环境下降噪差别的原因。所以造成测试分析不全面,结论受到比较大影响。当然,主要原因还是第一点,一定要做AB现场对比。

改正办法

第一,错误主要原因是偷懒,没有100%做AB对比,AB、BC、CD传递式的对比不可靠不可取,以后一定要做AB对比。

第二,室内相对弱环境[比如家中、小区小广场、菜市场]、强噪声的交通工具[确保公交和地铁两项必有]、强噪声的繁杂公路旁测试单项介绍。

第三,但受到很多送测样机限制,以及飞机、高铁等环境无法实现,考虑增加代表性测试样机购买。暂定AirPods Pro、MDR-1000X、WH-1000XM3和BOSE NC700。

本次修改内容

下面把ENCO Q1耳机和Track Air+主动降噪体验部分修改内容,在下文发布,同时也在原文标注更新。在AirPods Pro测试过程中,我们使用了ENCO Q1、Track Air+ SE、MDR-1000X[效果等于WH-1000XM2]、WH-1000XM3等几款耳机在路边、地铁、室内都做了测试。

ENCO Q1主动降噪体验:ENCO Q1佩戴合适与否决定了主动降噪效果能否达到正常水平的当时说法没有问题,降噪效果描述当时也没有太大问题,只是程度有失误,它在中低频和低频部分降噪效果还是要弱于MDR-1000X,并没有超越。在各个环境下整体安静程度同样要弱于MDR-1000X。

这主要表现在强噪音繁杂公路时,中低频部分的震动残留,虽然很低的低频ENCO Q1已经过滤的很好,而且在中频偏中高频部分已经有声音被挤压的感觉。说明降噪频率上沿其实也不算低,但中低频部分降噪强度导致整体安静效果不好。但很低低频部分与MDR-1000X差距很小,当然还是MDR-1000X更好。

头戴式全包耳被动降噪和入耳式塞入被动降噪后对中频和中高频部分听感有所不同,全包耳的这部分声音会比较松散,入耳式会发硬[这也是我们此次才对比总结出来的,之前确实没有意识到这个特征]。其实即便在这部分降噪效果好,入耳式听起来会有点尖锐,而头戴式会比较松软发糊。这也决定了在一些弱噪声下,比如室内,或者不太吵闹的小区室外,MDR-1000X效果明显更好。

在地铁这种铁轨噪声和车内通风系统、箱体震动噪声很强的环境下,低频降噪效果好同样带来了很明显效果。ENCQ Q1表现不错,不过由于被动降噪塞的不够紧的问题,中频稍高部分开始有比较多声音流入,而包耳的被动降噪就让声音分散开来。安静程度MDR-1000X明显更好。

ENCO Q1整体效果比WF-1000XM3和WI-1000X更好,这个原文描述没有问题。在低频比较低的部分,比如地铁噪声的低频部分,公路边重型汽车发动机低频部分的滤除,ENCO Q1与MDR-1000X耳机没有特别大差别。但在靠近中低频部分,开始有差距,从量感上来说应该很微弱,但整体听感显的不够安静。ENCO Q1对中高频有一定影响,会听这部分声音会变细变硬了一点,这是入耳式主动降噪和包耳式主动降噪特征区别,在AirPods Pro测评中也会谈到。

整体来说ENCO Q1相比MDR-1000X耳机的主动降噪效果带来的整体安静程度还是有明显差距,不过维持对ENCO Q1条件推荐评级,性价比仍然不错。

TRACK Air+ SE主动降噪体验:TRACK Air+来自送测网友,WH-1000XM3、WF-1000XM3、WI-1000X同样来自送测网友,所以对比条件相对紧张。比较不巧的是,TRACK Air+的送测网友把耳机在官方换成了TRACK Air+ SE,再次送测了。我们原本想对比下TRACK Air+和SE的区别,但似乎没这个条件。

考虑到TRACK Air+ SE应该和非SE的差别不会特别大,而在这次对比后发现之前TRACK Air+的评价也有问题,而且我们当时也在测评中提出疑问,为何在室内弱噪声环境下没有头戴式耳机那么安静呢。这次听过AirPods Pro后让我们茅塞顿开。之前测评确实有偷懒和AB对比不到位的问题,但也有不少问题是当时感受到了,却真的没想明白。所以下面评价基于TRACK Air+ SE。

TRACK Air+ SE原文测评在同样环境下对比了ENCO Q1,但是确实没有对比MDR-1000X。与ENCO Q1的对比描述也有一定问题,比如TRACK Air+ SE并不能说比ENCO Q1的降噪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当然,低频滤除更好,中高频部分在入耳式耳机中没有尖锐偏紧的听感,声音显得更安静的优势是存在的[当时感受到了,但描述时候没有想明白这种特征和原因]。

低频部分同样是偏低的低频[估计在100Hz以下],其实ENCO Q1、TRACK Air+和MDR-1000X的差距已经非常小,得益于入耳式,在很低很强低频时,包耳式反而会传来一点点残留,入耳式残留却少。但是同理,在中低频偏中频[估计200-500Hz附近],ENCO Q1、TRACK Air+就弱于MDR-1000X,所以整体安静度会变差。这种差距比较明显的体现在不太吵的室内,和地铁、公交车内。而相对在公路边,则不太明显。但整体来说TRACK Air+还是稍微强于ENCO Q1、中高频部分残留更少,更显安静,极低频水平比ENCO Q1更好一点,和MDR-1000X水平接近,强低频时甚至稍好。但中频、中低频部分残留仍然偏多,整体安静感明显弱于MDR-1000X。

另外,我们最终还是觉得TRACK Air+ SE的主动降噪表现似乎弱于TRACK Air+一点[主要觉得27档到30档变化不是很大了],但没有AB对比情况下只能等有机会再验证了。降噪耳机软件版本等不同有差异很正常,不是网友都认为WH-1000XM3的最新固件不好用么。

最后,取消对TRACK Air+的评级,毕竟1300-1600区间和AirPods Pro很接近的价格,降噪效果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