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体现的哲理(和实生物 同则不继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劳苇冠
导读 大家好,乐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体现的哲理,和实生物 同则不继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

大家好,乐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体现的哲理,和实生物 同则不继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体现的哲学道理:同一性和斗争性相反相成;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

2、这句话出自《国语·郑语》,为西周末期周太史史伯提出。

3、原文为:“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4、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

5、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6、”白话译文:和谐才能生成万物,同一就不能发展。

7、把不同的东西加以协调平衡叫做和谐,所以能丰富发展而使万物归于统一;如果把相同的东西相加,用尽了之后就完了。

8、所以先王把土和金、木、水火相配合,而生成万物。

9、和实生物中的“和”指的是和谐,和谐作为一个哲学概念,从马克思的角度来说,指的是矛盾的平衡性,或者说各方面矛盾共同作用之下的平衡,所以和实生物其实是指斗争、矛盾在达到平衡之后的一种积极的状态。

10、事物得以联系和发展,发展才能”生物“,所以才说”和实生物“。

11、而与之相反,相同的事务是不会产生矛盾与斗争的,而没有矛盾,事物就无法联系和发展(马克思的观点),无法发展就叫”不继“,所以说”同则不继“。

12、综上所述,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体现的哲学道理是强调了矛盾与斗争的存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13、扩展资料史伯已经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根本法则就是“和”,即二元乃至多元的对立统一。

14、事物的不断生成,不断丰富,不断发展,也就是“和”的不断展现,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的不断展现。

15、这既是客观世界的自在过程,又是人的主观世界的能动过程。

16、从人的认识和实践来说,一方面要尊重客观世界自然的“和”,不能从根本上加以人为的破坏,一方面要创造各种各样、方方面面的“和”。

17、最简单的事例,土加土,还是土,水加水,还是水,只有量的增加,没有质的变化;土加水,则成泥,便可垒墙筑屋,再加火烧,则成各种陶器及砖瓦,便可方便生活、美化生活。

18、总之,人要认识“和”的本质,运用“和”的法则。

19、史伯正是以“和”的思想为指导,给郑伯友分析王朝之弊的,指出周幽王的要害是“去和而取同”。

20、史伯用大量的事实说明,周幽王抛弃光明正大,喜好鬼鬼祟祟和邪恶的谗言;讨厌贤明正直的忠臣,而亲近愚顽智昏和无知鄙陋的小人。

21、断言不出三年周必亡。

22、二百多年后,齐国思想家、政治家晏婴对齐景公讲的和同之别,与史伯所言完全一致。

23、可以想见,晏婴是在看到相关记载之后接受了史伯的思想和观点。

24、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也是这一思想的延续。

25、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