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祯

邹健生
导读 秋柳(并序) 清代:王士祯   昔江南王子,感落叶以兴悲、金城司马,攀长条而陨涕。仆本恨人,性多感慨。情寄杨柳,同《小雅》之仆夫,

秋柳(并序) 清代:王士祯   昔江南王子,感落叶以兴悲、金城司马,攀长条而陨涕。仆本恨人,性多感慨。情寄杨柳,同《小雅》之仆夫,致托悲秋,望湘皋之远者。偶成四什,以示同人,为我和之,丁酉秋日,北渚亭书。   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愁生陌上黄骢曲,梦远江南乌夜村。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   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浦里青荷中妇镜,江干黄竹女儿箱。空怜板渚隋堤水,不见琅琊大道王。若过洛阳风景地,含情重问水丰坊。   东风作絮糁春衣,太息萧条景物非。扶荔宫中花事尽,灵和殿里昔人希。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往日风流问枚书,梁园回首素心违。   桃根桃叶正相连,眺尽平芜欲化烟。秋色向人犹旖旎,春闺曾与致缠绵。新愁帝子悲今日,旧事公孙忆往年。记否青门珠络鼓,松柏相映夕阳边。   赏析:   第一首写秋柳的摇落憔悴,从而感叹良辰易逝,美景难留。全诗辞藻妍丽,造句修整,用曲精工,意韵含蓄,风神高华,境界优美,咏物与寓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更叫人叹绝的,是全诗句句写柳,却通篇不见一个“柳”字,表现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因此为一时绝唱。白下门,指今江苏南京。那是六朝的首都。后来虽还是有名的城市之一,但比起其长期作为首都的六朝时代来,当然可说是没落了。所以,在古代的诗词中,经常被用来作为抒发今昔盛衰之感的对象。例如,李白的《金陵》;“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亡国生春草,王宫没古丘。空余后户月,波上对瀛洲。”就是把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衰落相对照,以表现诗人的悲感。而在王士禛的时代,南京又经过了一番剧变。原来,在李自成起义军攻陷北京,明朝的宗室朱由崧即皇帝位于南京;但到第二年南京就被清兵占领,并遭到严重破坏。所以,诗的开头二句暗示;昔日富丽无比,不久之前又成为政治,经济中心,冠盖云集的南京,转瞬之间,只剩下了西风残照,一片荒凉。这是无比地令人销魂,断肠,换言之,此诗从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了巨大的幻灭感中。下面两句,又运用典故,把昔日的充满生命力的景象“杨柳垂地燕差池”(此为沈约《阳春曲》中语,也即“他日差池春燕影”句之所本)与此时的憔悴、迟暮相对照,以进一步强化幻灭感。但是,秋天之后又是春天,可是,这样的憔悴,迟暮还是不会转为兴旺。黄骢是唐太宗的爱马;此马死后,太宗命乐人作黄骢叠曲,以示悲悼。乌夜村是晋代何准隐居之地,其女儿即诞生于此,后来成为晋穆帝的皇后。对这位皇后来说,这个普通的农村乃是其后日的荣华富贵的发祥之地。诗人在此加上“梦远”二字,则意为着这样的荣华富贵之梦已永远不可重视,正如死去的骏马黄骢已永远不可复生一样。所以,诗人所感到的,并用来传给读者的,乃是彻底的,不存在的任何希望的幻灭,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幻灭。于是,剩下来的唯一的路就只能是逃避;“莫听临风三弄笛”。也就是说,不要再听那悲衰的音乐,想那些悲哀的事情了。然而,“玉关哀怨总难论”。幻灭的哀愁是深深潜藏在心底,又逃避不了,逃避本身也不得不归于幻灭,而诗人与读者也就是只能永远沉浸于幻灭的悲哀之中。下面的三首,所表现的都是同样的感情。   第二首的“空怜板渚隋提水,不见琅琊大道王,”是说隋炀帝命人在隋堤琅琊上种植的杨柳还在,但昔日的繁华已经不知到哪里去了。(古乐府《琅琊王歌》:“ 琅琊复琅琊,琅琊大道王。阳春二三月,单衫绣裲裆。”“不见琅琊大道王,”犹言不见此等美好景象。)   第三首的“扶荔宫中花事尽,灵和殿里昔人稀”,是说汉代有着许多珍贵草木的扶荔宫,南齐的种植着“风流可爱”的柳树的灵和殿,都已成为不可追踪的过去。   第四首的“桃根桃叶镇相伶,眺尽平芜欲化烟”,是说青年美丽的女性桃根、桃叶(二人都是东晋王献之的爱妾)和她们的爱情只剩下了一片荒芜。总之,诗里表现的是,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已逝去,到处是幻灭的悲哀。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