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条件分析的内容(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

祝松嘉
导读 大家好,霖霖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场地条件分析的内容,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建筑场地条

大家好,霖霖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场地条件分析的内容,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

  建筑场地指建筑物所在的区域,其范围大致相当于厂区、居民点和自然村的区域,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 篇1

  一、地形条件

  1.布局

  地形的形态往往直接影响场地设计的总体布局、平面结构和空间布置。如河谷地带。水网地区等,将导致总体布局呈线状结构。地形的起伏有利于形成生动的空间和变化丰富的建筑轮廓线。

  2.竖向

  地面的高程和用地各部位的高差,是场地设计中对不同高程的利用、竖向空间及景观组织和地面排水及防洪水等方面考虑的重要依据。

  3.小气候

  地形与小气候的形成有关,分析不同地形及与之相伴的小气候特点,将可更合理地布置建筑、绿地等设施。如在山地利用向阳坡面布置居住建筑,可获得良好的日照等。

  4.坡度

  充分利用和结合自然地面坡度,可减少土石方工程量,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在项目用地选择和总体布局上,需了解的各项建设用地适用坡度。

  二、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的安全及投资量和建设进度,因此,场地设计必须考虑建设项目对地基承力和地层稳定性的要求。建筑物对土壤允许承载力的要求如下:一层建筑60~100kPa、二、三层建筑100~120kPa;四、五层建筑120kPa。当地基承载力小于100kPa时,应注意地基的变形问题。同时,场地内的项目建设一般不应位于地下矿藏上面,或有崩塌、滑坡、断层、岩溶等地段。以下是几种不良的地质现象及其防预措施:

  1.冲沟

  冲沟是土地表面较松软的岩层被地面水冲刷而成的凹沟。冲沟的防治措施包括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两个方面。前者指植树、植草皮、封山育林等工作;后者为斜坡上作鱼鳞坑、梯田、开辟排水渠道或填土以及修筑沟底工程等。

  2.崩塌

  崩塌是山坡、陡岩上的岩石,受风化、地震、地质构造变动或施工等影响,在自重作用下,突然从悬崖、陡坡跌落下来的现象(如图1-2-1所示)。对于可能出现小型崩塌的地带,应实施加固防治措施。

  3.滑坡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层或土体在自重、水或震动等的作用下,失去平衡而沿着一定的滑动面向下滑动的现象(如图1-2-2所示)。场地设计时,应明确滑坡地带与稳定地段边界的距离,项目和建筑应尽量避开。也可通过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地表水浸蚀或修筑保护坡脚的措施予以防治。

  4.断层

  断层是岩层受力超过岩石体本身强度时,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整体性,而发生的断裂和显著位移现象。在选择建筑用地时,必须避免把场地选择在地区性大断层和大的新生断层地带。

  5.岩溶

  岩溶是石灰岩等可溶性岩层被地下水侵蚀成溶洞,产生洞顶塌陷和地面漏斗状陷穴等一系列现象的总称。

  6 地震

  地震是一种具有很大危害性的自然现象。用以衡量地震发生时震源处释放出能量大小的标准称为震级。里氏震级共分10个等级,震级越高,强度越大。表示地震发生后造成对建筑物、构筑物的影响或破坏程度的地震烈度,共分12度。

  从防震观点看,建设用地可分为3类:

  (1)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

  一般是稳定岩石、坚实均匀土、开阔平坦地形或平缓坡地等地段。

  (2)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

  一般是软弱土层械饱和松沙、淤泥和淤泥质土、冲填土、松软的人工填土)和复杂地形问条状突出的山脊、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质的陡坡)等地段。

  (3)对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

  一般是活动断层,以及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山崩、地陷等地段。

  场地设计的防震措施如下:

  (1)人员较集中的建筑物,适当远离高耸烟囱或易倾倒、脱落的设备,以及易燃。易爆的.建筑物。

  (2)考虑防火、防爆、防有毒气体扩散措施。

  (3)建筑物间距适当放宽。

  (4)基地内通道最好不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以便于地下管道发生断裂时及时开挖抢修。

  (5)场地内的一切管道,采用抗震强度较高的材料。

  (6)架空管道和管道与设备连接处或穿墙体处,既要连接牢固以防滑落,又要采用软接触以防管道拉断。

  三、基础设施条件

  场地周围和场地内已有的基础设施,如道路、铁路、水路运输和供电、给水、排水管网线路的相对位置、标高、引线方向、接线地点等,对场地中的交通流线组织、出人口位置选择、动力设施和用水用电量大的建筑物、构筑物布置具有很大影响。因此,与现有设施的关系应处理得当,做到敷设简便、线路短捷、使用方便、投资低。场地设计之初,首先应了解的基础设施条件一般包括:

  (一)交通状况

  1.城市道路

  包括城市道路的性质,即是交通性道路还是生活性道路;是城市主干道还是城市次干道;城市道路红线宽度和断面形式。另外,还有道路转折点、变坡点、交叉口的标高与坐标。

  2.铁路

  编组站的位置、标高,专用线接线位置的坐标、标高和引线方式。

  3.水路

  码头的位置及其标高,海、河、湖水的枯水期、丰水期水位等。

  4.交通

  车流量与人流量的情况以及城市交通组织的要求。

  (二)给水

  场地内的供水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由城市供水系统管网供给,需了解城市供水管网布置情况,与场地连接点的管径、坐标、标高、保证供水的压力等;另一种是自备水源,需了解是水井、泉水、河流取水还是湖泊、港湾取水,了解水量大小、水质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和细菌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所规定的饮用水标准的卫生条件,还要考虑枯水季节水量的供应问题,以及排水季节防洪和净化问题。

  (三)排水

  场地内的排水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排人河湖,必须是符合国家规定的污水排放标准的污水,要了解并处理好排放口的坐标和标高,避免河湖水倒灌;第二种是排人沟渠,应注意排出口的坐标和标高;第三种方式也是最常见的,即排人城市排水管网,新解其管径、坐标、标高和坡度,并核对允许排人量的要求。同时,污水排放的标准须经规划、环保部门批准。

  另外,对于场地的防洪问题,需了解城市的防洪设防标准、洪水多发日期以及持续时间;还应了解所在地区的防洪工程规划与所采取的工程措施等。必要时也需了解当地的暴雨计算公式。

  (四)供电、电信与有线电视广播

  需了解电源位置、接线距离、可供电量、电压以及线路敷设方式。一般用电大户可能要增设变压器或自备电源。

  需了解场地附近的电信与有线电视广播线路状况以及容量情况,充分利用城市公用系统设施。

  (五)供热与供气

  要了解城市或区域热源、气源位置,以及场地周围供热、供气管网的状况。

  四、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要求

  (一)用地范围及界限

  一般在项目建设之初,由规划部门提供的建筑项目选址意见书上划定城市道路中心线、城市道路红线、绿化控制线、用地界线、建筑控制线等控制线 问图l24所示)。

  (二)与城市道路和交通的关系

  1.基地与城市道路红线

  项目基地范围由规划部门划定的项目用地界线来确定。

  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否则应设通道与城市道路红线相连接。通道的宽度及与城市道路衔接的位置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的要求。

  基地与城市道路红线连接时,一般以退道路红线一定距离为建筑控制线。主管部门可在城市道路红线以外另划建筑控制线。

  建筑物一般均不得超出建筑控制线建造。

  2.建筑与道路红线

  (1)不允许突人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

  建筑物的台阶、平台;地下建筑及建筑基础;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管线以外的其他地下管线,均不得突人道路红线。

  (2)允许突人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

  在人行道地面上空,2m以上允许突出窗扇、窗罩,其突出宽度不应大于0.4m;2.5m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篷,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度减lm,并不大于3m;3.5m以上允许突出阳。、凸形封窗、雨篷、挑檐,突出不应大于lm;5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桃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度减1m,并不应大于3m。

  在无人行道的道路红线内,上空2.5m以上允许突出窗扇、窗罩,突出宽度不应大于0.4m;5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lm。

  建筑突出物与建筑本身应有牢固的结合,建筑物和建筑突出物不得向道路红线内上空排泄雨水。

  (3)骑楼、过街楼、悬挑建筑

  骑楼、过街楼和沿道路红线的悬挑建筑,其净高、宽度等应执行当地规划部门的统一规定。

  3.场地出人口

  (1)基地通道出日位置

  车流量较多的基地(包括出租车站、车场等X 其通道连接城市道路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距大中城市主于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点起不应小于70m;距非道路交叉口的过街人行道(包括引道、引桥和地铁出人口)边缘不应小于5m;距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0m;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等建筑物的出人口不应小于20m;当基地通道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

  (2)人员密集的建筑基地

  电影院、剧场、文化娱乐中心、会堂、博览建筑物、商业中心等人员密集建筑的基地,在执行当地规划部门的条例和有关专项建筑设计规范时,应同时满足:

  基地应至少一面直接临接城市道路,其沿城市道路的长度至少不小于基地周长的1/6;基地至少有2个以上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通道出口;基地或建筑物的主要出人口,应避免直对城市主要于道的交叉口;建筑物主要出人口前应有供人流、车流集散用的空地,其面积和长宽尺寸应根据使用性质和人数确定;绿化面积和停车场面积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的规定。

  4.停车场车位数量

  除按建筑规模对停车场车位数量与面积进行估算外,应满足规划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及场地位置提出的特别要求。

  (三)规划控制指标

  在进行场地设计时,应满足城市规划规定的一系列控制指标及相应要求,以保证场地设计的经济合理性,并与周围环境和城市公用设施协调统一。这些指标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层数X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等。

  (四)满足日照、采光、通风、噪声防治、消防和城市景观等要求

  五、场地总平面设计

  (一)功能分区

  为了更好地组织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有必要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使用功能、交通运输联系、防火和卫生等要求,将性质相同、功能相近、联系密切,对环境要求一致的建筑物、构筑物及设施分成若干组,结合基地内外的具体条件,形成合理的功能分区。功能分区就是根据项目的生产流程、使用的先后顺序、相互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等要求来确定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位置。

  功能分区要充分结合自然地形起伏和场地的平面形状,合理使用土地,特别是在山区要因地制宜,灵活分区。一般功能分区是以通道作为边界的,因此,基地内通道的组织对于形成合理的功能分区至关重要。另外,河渠、绿化带等也往往作为功能分区的界限。

  (二)建筑布局

  影响建筑布局的主要因素是日照、通风以及景观,具体表现为建筑朝向、建筑间距以及建筑与城市道路和公共建筑空间的关系等方面。

  (三)竖向设计

  场地竖向设计就是将建设场地的自然地形加以改造平整,进行竖向布置,使改造后的设计地面能满足建设项目的使用要求。一般来说,根据建设项目的使用要求,结合用地的地形特点和施工技术条件,研究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等相互之间的标高关系,充分利用地形,少开土石方量,经济、合理地确定建筑物、道路等的竖向位置。

  二.设计地面的形式

  改造后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地形地面称为设计地形或设计地面。设计地面按其整平连接形式可分为三种:

  (1)平坡式

  平坡式是将用地处理成一个或几个坡向的整平面,坡度和标高没有剧烈的变化。

  (2)台阶式

  台阶式是由两个标高差较大的不同整平面相连接而成的,在连接处一般设置挡土墙或护坡等构筑物。

  (3)混合式

  即平坡和台阶混合使用,如根据使用要求和地表特点,把建设用地分为几个大的区域,每个大的区域用平坡式改造地形,而坡面相接处用台阶连接。

  选择设计地面连接形式,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自然地形的坡度大小;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及运输联系;场地面积大小;土石方工程量多少等。一般情况下,自然地形坡度小于3%,应选用平坡式;自然地形坡度大于8%时,采用台阶式。但当场地长度超过500m时,虽然自然地形坡度小于3%,也可采用台阶式。

  2.设计标高确定

  (1)设计标高确定的主要因素

  1)用地不被水淹,雨水能顺利排出。

  在山区要特别注意防洪、排洪问题。在江河附近,设计标高应高出设计洪水位0.5m以上,而设计洪水位视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使用年限确定。

  2)考虑地下水位、地质条件影响。

  地下水位很高的地段不宜挖方;地下水位低的地段,可考虑适当挖方,以获得较高地耐力,减少基础埋深。

  3)考虑交通联系的可能性。

  应当考虑场地内外道路、铁路连接的可能性,场地内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相互运输联系的可能性。

  4)减少土石方工程量。

  地形起伏变化不大的地方,应使设计标高尽量接近自然地形标高;在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地区,应充分利用地形,避免大填大挖。

  (2)设计标高确定的一般要求

  1)室内、外高差。

  当建筑物有进车道时,室内外高差一般为0.15m;当无进车道时,一般室内地坪比室,外地面高出0.45~0.60m,允许在0.3~0.9m的范围内变动。

  2)建筑物与道路。

  当建筑物无进车道时,地面排水坡度最好在0.5%-3%之间,允许在0.5%~6%之间变动;当建筑物设进车道时,坡度为0.4%~3%,机动车通行最大坡度为8%。

  道路中心标高一般比建筑室内地坪低0.25-0.30m以上;同时,道路原则上不设平坡部分,其最小纵度为0.3%,以利于建筑物之间的雨水排至道路,然后沿着路缘石排水槽排水槽排入雨水口

  3.场地排水

  (1)场地排水

  场地排水一般有两种形式:

  l)暗管排水。

  多用于建筑物。构筑物较集中的场地;运输线路及地下管线较多,面积较大、地势平旦的地段;大部分屋面为内落水;道路低于建筑物标高,并利用路面雨水口排水的情况。

  2)明沟排水。

  多用于建筑物、构筑物比较分散的场地,断面尺寸按汇水面积大小而定,如汇水面积不大,可采有图1-2-6所示三种断面尺寸。明沟排水坡度为0.3%~0.5%,特殊困难地段可为0.1%。

  (2)场地排水坡度

  为了方便排水,场地最小坡度为0.3%,最大坡度不大于8%。

  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 篇2

  场地设计应执行有关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及规划部门当地要求和指标。根据建设项目的组成内容及其使用功能要求,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综合确定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各项设施之间平面和空间关系,正确处理好建筑布局、交通组织、绿化布置、管线综合等问题,使该建设项目各项内容或设施有机地组成功能协调的统一整体,并与自然地形及周围环境相协调,做出合理、经济美观的场地总体布局设计方案。场地设计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设计对象的性质、规模、使用功能、场地自然条件、地理特征及城市规划要求等因素紧密相关,它密切联系着建筑、工程、景园及城市规划等学科,既是配置建筑物并完善其外部空间的艺术,又包括其间必不可少的道路交通、绿化配置等专业技术与竖向设计、管线综合等工程手段。因此场地设计知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

  (一)掌握场地选择的基本原则

  ( 1 )建设项目要符合所在地域、城市、乡镇的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已经确定了城市的发展方向,对城市中各项建设的布局和环境地貌进行了全面的安排,对城市用地有明确的功能分区规定。

  ( 2 )要节约用地,不占良田及经济效益高的土地,并符合国家现行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法规的有关规定。

  ( 3 )要有利于保护环境与景观,首先要执行当地环保部门的规定和要求;若生产建筑会产生振动、噪声、粉尘、有害气体、有毒物质,以及易燃和易爆品,其贮运对环境会产生不良影响,则要严守规定。修路、建厂应尽量远离风景游览区和自然保护区。为维持生态平衡,不污染水源、河流、湖泊,应有利于废气、废渣、废水的三废处理,并符合现行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二)掌握场地选择的基本要求

  1 .资源建设项目应尽可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条件,如:矿藏、森林、生物、土壤、地表及地下水资源等。还包括人工筑凿、考古发现的历史遗迹和历代园林景观等人文资源。

  2 .场地面积

  含建筑基底面积、广场道路和停车场面积、露天堆放场地面积,以及绿化面积等。不同类别用地所占面积应根据国家用地标准指标,经计算确定同时应考虑施工使用场地,并应根据施工的规模、进程做出相应的安排,或用临建用地代替。区域地形图宜为 1 :5000(比例尺),场址地形图选 1 : 500 :~1: 1000 (比例尺)。

  3 .地界与地貌资料

  ( 1 )场地边界外形应因地制宜、尽可能简单,这样既合理又经济。地貌要利于建筑布置,道路短捷顺畅,地形宜场地排水。一般自然地形坡度不宜小于 0 . 3 %。平坡( 0 . 3 %~ 5 % ) 场地较理想;缓坡( 5 % ~10%)场地要错落;中坡( 10 %~ 25 % )场地要台地,填挖土方量要大;陡坡( 25 %~ 100%)场地不宜建设。适宜建设的场地均应考虑竖向规划,以减少土石方工程量。注意分析不同地貌的小气候特点和利用日照。

  ( 2 )地形地貌

  ① 类型:宏观划分为山地、丘陵、平原三类。进一步划分为山谷、山丘、山坡、冲沟、盆地、河漫滩、阶地等。

  ② 对场地设计的影响:场地的地形地貌直接影响场地设计的布局与竖向设计,体现在总体布局、平面结构和空间布置上,并且与小气候的形成有关;建设中应充分利用和结合自然地面坡度,减少土石方工程量,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

  ③ 地形图。区域性地形图常用 1 / 5000 一 1 / 10000 地形图,总图常用 1 / 500 一 1 / 1000地形图。图例中有地物符号、地形符号和标记符号三类。为取得地形地貌真实资料,现场踏勘必不可少。

  ④ 地图方向与坐标。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位。纵向 X 轴南北坐标,横向 Y 轴东西坐标。世界各国均以地球经纬度绘地图。而城市地域一般用方格独立坐标网绘地图。场地地图多以城市地域坐标网控制,也可用相对独立坐标网地形图。

  ⑤ 地形图高程与等高线。各国的地形图选用特定零点高程算起,称绝对高程或海拔。工程地图的假定水准点高程,称相对高程。我国地图等高线是以青岛平均海平面作零点高程,以米为单位计,以等高相同点连线标注的绝对高程线于地图上。等高线应是一条封闭曲线。两等高线水平距离叫等高线间距,两等高线高差叫等高距。等高线间距随地形起伏,起伏大而密。等高线向低方向凸出,形成山脊,反之形成山沟。

  4 .气象基础资料气象条件因场地选择地域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变化。气象资料各地均有数据可查。

  ① 太阳辐射:其强度与日照率在不同纬度地区存在差异。会影响建筑物的日照标准、间距、朝向,其中日照间距直接影响建筑密度、容积率和用地指标等。

  ② 风象:对场地的影响,以风向、风速及污染系数三个参数表示。风向是从外围吹向中心的方向,通常用风向频率玫瑰图表示一地区的风向;风速大小决定风力,通常用平均风速玫瑰图表示;从水平性质说,下风向受污染程度与该方向风向频率成正比,与风速大小成反比。风暴、自然通风及局部环流在工程设计中均应予以考虑。

  ③ 气温:指高出地面 1 . 5m 高处测得的空气温度。考生要掌握的资料:常年绝对最高气温和绝对最低气温,历年最热月、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等资料。

  ④ 降水量:指落在地面上的雨、雪、冰雹等水质物,未经蒸发、渗透等损耗,聚积在水平面上的厚度,单位:mm。考生要掌握的资料:平均年降雨量,暴雨持续时间及最大降雨量。初终雪日期,积雪最大厚度,土壤冻结最大深度等资料。

  5. 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所处区域的地质构造,地层成因,形成年代等;

  对建筑指定性和适宜性评价;场地地震基本烈度;

  历史地震资料;

  场地处 土岩类别、性质、承载力、有无不良滑坡、沉陷地质现象及人为破坏或古墓等基础资料。

  这些都是为了避免九度地震区、泥石流、流沙、溶洞、三级湿陷黄土、一级膨胀土、古井、古墓、坑穴、采空区,以及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区和承载力低于0.1MPa(兆帕)场地开发项目。

  建筑物对土壤允许承载力要求:一层建筑60~l00kPa;二、三层建筑100—120kPa;四、五层建筑120kPa,当地基承载力小于l00kPa时,应注意地基的变形问题。

  6.安全保护条件

  建设项目场地与相邻环境的间距应满足安全、卫生、视觉、环保各项规定。符合人防、防水、电源要求。避免于洪泛地段、通信微波走廊、高压输电通廊与地下工程管道区域内建造建筑。

  7 .景观与环境

  对场地项目应做好协调工作。对于场地上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应按当地文物部门的要求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动、植物自然保护区不能破坏。为此,应把握环境与建筑的整体效果,既应有合理的建筑功能,又应有先进的建筑技术。无论是工业还是民用建筑都应该创造优雅、得当而理想的环境。并能同相邻环境的建筑群体,在科技、信息、公用设施方面达成协作与综合利用的目的。

  8 .施工条件

  了解当地及外来建材供应、产量、价格,当地施工技术力量、水平,机械起重能力数量,以及施工期,水、电、劳动力供应条件。

  场址选择所要求考虑的区域地质、交通运输、自然条件、基础设施、环境现状、环境保护等内容实际就是组织、收集、整理项目必需的设计基础资料的过程。通过调查与分析,选择基础条件比较好的场地。整个论证在设计实施过程以及行业决策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对于不同类型、性质的建筑,应在此基础上,针对项目的具体要求,作场地选择分析。

  (三)掌握场地规划控制要点

  1 .用地范围及界限应掌握道路中心线、道路红线、绿化控制线、用地界线、建筑控制线。应试者应清楚掌握几条控制线的含义及与其他控制线的差别。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否则应设基地道路与道路红线所划定的城市道路相连接。基地内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 3000m2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 4m ,基地内建筑面积大于 3000m2且只有一条基地道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 7m , 若有两条以上基地道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 4m 。

  2 .基地地面高程

  基地地面高程应按城市规划确定的控制标高设计;基地地面高程应与相邻基地标高协调,不妨碍相邻各方的排水;基地地面最低处高程宜高于相邻城市道路最低高程,否则应有排除地面水的措施。

  3 .相邻基地的关系

  建筑物与相邻基地之间应按建筑防火等要求留出空地和道路。当建筑前后各自留有空地或道路,并符合防火规范有关规定时,则相邻基地边界两边的建筑可毗连建造;本基地内建筑物和构筑物均不得影响本基地或其他用地内建筑物的日照标准和采光标准;除城市规划确定的永久性空地外,紧贴基地用地红线建造的建筑物不得向相邻基地方向设洞口、门、外平开窗、阳台、挑檐、空调室外机、废气排出口及排泄雨水。

  4 .与城市道路的关系

  这是每一位从事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否则应设通路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基地与道路红线连接时,一般从退道路红线一定距离为建筑控制线。建筑一般均不得超出建筑控制线建造。属于公益上有需要的建筑物和临时性建筑物(绿化小品、书报亭等),经当地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可突人道路红线建造。建筑物的台阶、平台、窗井、地下建筑、建筑基础,均不得突人道路红线。建筑突出物可有条件地突人道路红线。

  5 .基地机动车出入口位置与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 道路红线交叉点量起不应小于 70m ;与人行横道线、人行过街天桥、人行地道(包括引道、引桥)的最边缘线不应小于6m ;距人行道、地铁出入口大于30m, 距公共交通站台边缘大于 15m ;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建筑的出入口不应小于 20m ;当基地道路坡度大于 8 %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与立体交叉口的距离或其他特殊情况,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6 .大型、特大型的文化娱乐、商业服务、体育、交通等人员密集建筑的基地

  基地应至少有一面直接临接城市道路,该城市道路应有足够的宽度,以减少人员疏散时对城市正常交通的影响;基地沿城市道路的长度应按建筑规模或疏散人数确定,并至少不小于基地周长的 1 / 6 ;基地应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包括以基地道路连接的)出口;基地或建筑物的主要出人口,不得和快速道路直接连接,也不得直对城市主要干道的交叉口;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前应有供人员集散用的空地,其面积和长宽尺寸应根据使用性质和人数确定;绿化和停车场布置不应影响集散空地的使用,并不宜设置围墙、大门等障碍物。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建筑场地条件分析及设计要求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