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乐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道德经最霸气的一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3、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4、译文:天地是无所谓仁慈偏爱的,它对待万物就像对待祭品一样平等;圣人也是无所谓仁慈偏爱的,他对待百姓也像对待祭品一样,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5、天地之间,不正像一个大风箱吗?静止的时候,它只是一个空虚的世界,一旦运动起来,就会运转不息,永远不会枯竭。
6、政令多反而会行不通,不如保持内心的虚静。
7、此段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五章。
8、扩展资料:“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里误解的一个词就是“刍狗”老子的“刍狗”的本意,就是草做的狗。
9、狗在古代本来是作祭祀用的牺牲,在祭祖宗、祭天地等典礼中,如现在的冷猪头、牛、羊等。
10、后来由于社会风气的演变,不再用真的狗,而用草扎一只狗形来代替。
11、相当于后世在拜拜的时候,用面做的猪头来代替真的猪头一样。
12、刍狗做好以后,在还没有用来祭祀之前,大家对它都很重视,碰都不敢随便碰;等到举行祭祀以后,就把它丢到垃圾堆里去了。
13、 天地生了万物,并没有想取回什么报酬。
14、人帮助了人,都往往附带了条件,希望有所回报。
15、于是老子说人要效法天地。
16、天地生了万物,他没有居功;天地给万物以生命,他没有自认为荣耀;天地做了好事,使万物生生不息。
17、凡是能做的,做了就做了,没有条件。
18、所以真正要成为圣人,就要效法天地的这种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
19、所以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真正意思是:天地看万物和那个丢掉的草狗一样,并没有对人特别好,对其他的万物特别差。
20、人之所以对万物差,是因为人的主观,人的自私的观念。
21、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龠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所以说天地之间,就好像一个风箱一样。
22、如果没有人去摇动它,它就虚静无为,但是它生“风”的本性仍然是不变的,如果有人去拉动它,那么风就自然吹出来。
23、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话多了都是废话,不会起到什么作用,而且言多必失,反而会遭到争论不如求得内心的清静,和乐而不为。
24、在自然面前,万事万物都是平等的,各自按照各自的规律生存、进化、发展着。
25、人类不仅要用博爱之心对待自然,也要用博爱之心对待人类自己,只有这样,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